河北博物院驻村工作队以文化为笔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来源:
河北博物院驻安平县周大转村下沉工作队自2024年驻村以来,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实干为根基,推动传统农业村实现从基础设施薄弱到生态宜居、从“文化薄土”到“精神沃土”的蝶变。通过修筑民生路、打造文化阵地等一系列举措。
工作队进驻后,首抓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创新“党支部+村两委+工作队”协同模式,构建起“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的治理格局。针对党员老龄化问题,工作队还开创了“三会一课+田间课堂”模式,将理论学习搬到田间地头、大柳树下、老党员家中等。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由年轻党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还积极发展1名年轻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组织党员赴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赓续红色血脉。
为破解村务治理难题,组建工作队、村两委及党员等志愿先锋队,带头清理垃圾、整修路肩。村民宿小闪因病致贫,工作队协调申报低保,缓解其家庭压力。这种敲门问事的务实作风,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显著提升。
周大转村道路基础设施薄弱,泥泞不堪的道路一直是困扰村民多年的一个心病。为改变这一局面,解决广大村民关系的急难愁盼的修路问题,工作队积极谋跑争促,对接各部门,争取700余万元资金,完成11条总长7040米的道路硬化,其中最宽达5米,彻底解决了村农民出行及农产品运输难题。针对夜间出行隐患,工作队协调河北博物院支持,安装146盏太阳能路灯。针对雨季积水和冲毁沟渠的老大难问题,工作队自筹材料,带领村民修建50多米的排水渠,并建立分段认领责任制。同时,建成760㎡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和路灯,彻底改变村民“文化活动无处去、村民娱乐靠打牌”的落后局面。
河北博物院与安平县文广旅局、台城中共第一农村支部纪念馆结成帮扶单位,派遣专家开展讲解艺术专业培训,提升当地讲解员水平。2024年8月,联合举办“小小讲解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触摸家乡历史。2025年8月,联动帮扶中共第一农村支部纪念馆推出舞台剧《文物诉峥嵘 冀中抗战情》,生动演绎全国首个农村党支部的发展历程。
在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与安平县文广旅局、教育局、台城中共第一农村支部纪念馆、南王庄镇党委及镇政府共同举办了系列“传统文化惠万民”活动,河北博物院带着国宝展览、国宝仿制品走进安平,并将展览图录等捐赠给县图书馆。无论是展览、讲座还有组装国宝、刷印版画等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工作队积极破解销售难题,协助村民葡萄园销售6.5亩葡萄,为种植户增收6万余元;帮助白菜种植户销售6000余斤,减少损失。工作队还对接省农科院,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治理荒废坑塘,规划仓储用地。依托河北博物院资源,工作队推动“鉴定文物帮扶走进安平”活动,提升当地文物等级;协调多个专业文物储藏柜,改善安平文物保护和保存条件。
河北博物院驻周大转村工作队以“严明纪律、务实举措、团结协作”为准则,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这个传统农业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未来,河北博物院及驻村下沉工作队队长表示将持续深化“文化+”模式,推动周大转村和美乡村建设,成为冀中平原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先进村,让文化赋能的种子在田野间开出更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