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定州的这项工艺是故宫同款,被誉为“织中之圣”

定州缂丝

织就千年风华

缂丝,音同“刻”是一种传统丝绸织造技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缂丝技艺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通经断纬”的独特工艺让丝线在梭子间交错成画正反两面皆如刀刻般平整连机器也无法复刻其灵韵
匠人以梭为笔、丝为墨一件作品往往耗时数月甚至更久被誉为中国古代丝织工艺中的顶尖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和小编一起走进河北定州探索这项故宫同款工艺吧!

缂丝之所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瑰宝,源于其独特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缂丝的制作工艺不仅复杂,且目前无法被机器取代,共16道工序全部依赖匠人手工操作。缂丝作品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因其工艺精细繁杂、耗时长,而被视为奢华的艺术品。从古至今,缂丝作品不仅是贵族和皇室的御用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工艺价值,被称为“织中之圣”。

20250825_110650_029

定州缂丝的历史渊源

《中国丝绸通史》中记载:“缂丝技法由北方新疆缂毛而至定州缂丝,再由定州而至内地,逐渐为内地所接受。”历史上,定州缂丝曾与蜀锦、苏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工艺名品。

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定州汉中山王墓地的考古发现,早在汉代,定州地区就已经出产毛、丝麻等平纹织物,这也被认为是缂丝工艺的早期雏形。隋唐时期,随着桑蚕技术的普及,定州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绸集散地。唐代文献《通典•食货•六赋税》中记载,河北道博陵郡(今定州)的常贡丝织品达到1575匹,占全国的46%,居全国之首。

20250825_110650_030

到了宋朝,定州的缂丝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缂丝不仅在技法上更加精湛,图案纹饰也变得愈加复杂、华丽。缂丝作品不仅用于帝后服饰的制作,还大量应用于摹缂名人书画,缂丝也成为专属于皇家御用的顶级丝织品。时称“天下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以宣和时期所制最盛”。

宋徽宗赵佶对缂丝艺术情有独钟,甚至为定州缂丝作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宋徽宗对缂丝技艺的推崇,还道出了缂丝工艺的难度和精湛之处。

20250825_110650_031

北宋时期的缂丝名家沈子蕃就是定州人,其传世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代表名作《梅花寒鹊图》被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宫之宝之一,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品。

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50825_110650_032

定州缂丝的文化传承

缂丝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朽,是因为缂丝匠人在织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始终为“传播缂丝文化、弘扬缂丝精神”而努力。

2009年,国家级非遗项目定州缂丝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程苗欣创办定州缂丝实践创新基地(现为定州缂丝展览馆)。

定州王氏缂丝第七代传承人王鹏巍和她的思本堂在全国多地举办了缂丝文化的展览,和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缂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20250825_110650_033

缂丝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的超凡智慧

更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精粹与辉煌

快来河北定州

感受“织中之圣”的魅力吧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