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Level!河北18家博物馆晋级,快来打卡“镇馆之宝”
来源:
8月23日
在第十届中国博物馆
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
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了
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
二、三级博物馆评估结果
河北省18家博物馆晋级
一起来看看名单吧
↓↓↓
★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共13家
正定县博物馆
迁安市博物馆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博物馆
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
邺城博物馆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
临城县邢窑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涿州市博物馆
保定市博物馆
泥河湾博物馆
黄骅市博物馆
★晋升国家三级博物馆共5家
献县博物馆
冀州博物馆
曲周博物
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
三河市博物馆
★晒晒当家“镇馆之宝”
这些博物馆
都有什么当家“镇馆之宝”?
来!
一起云逛下这些博物馆
■ 正定县博物馆 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
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现藏于正定县博物馆
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
将剪纸贴花工艺出现的时期
由以前的宋提前至唐
为剪纸贴花工艺
与制瓷技艺结合的研究
提供了重要实物
■ 迁安市博物馆 古菱齿象化石
在迁安市博物馆古象化石展厅陈列着的保存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田恬摄
在迁安市博物馆地下一层
的古象化石展厅
陈列着一具保存完整的
古菱齿象化石
是目前亚洲地区
出土最完整的古象化石之一
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
体型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菱齿象化石
■ 邺城博物馆 青石螭首
邺城博物馆。(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邺城博物馆内的青石螭首。(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勾起人们对铜雀台的无限遐想
在邺城博物馆内
有一件出土于铜雀台遗址的
国宝级文物——青石螭首
便可作为承载后人想象的实物
这件青石螭首
通长1.91米,宽0.33米,高0.49米
前半部分是螭首,雕刻精细
它神态夸张,大张着口
牙齿外露,眉目张扬
后半部分因为是嵌入建筑物内的
所以没有打磨,就是粗糙的条状
这件青石螭首是
铜雀台上的建筑构件
主要起装饰作用
象征着等级、威仪
它体量大,雕刻精美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铜雀台的宏伟壮丽
■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 古罗马金币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摄
磁县北朝茹茹公主墓出土古罗马金币。北朝考古博物馆供图
磁县北朝茹茹公主墓出土古罗马金币。北朝考古博物馆供图
两枚金币出土于
磁县北朝茹茹公主墓
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查士丁一世金币
分别铸造于
公元491年—518年
公元518年—527年
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两枚古罗马金币表明
在1400多年前
河北已处在域外贸易交流的前沿
■ 临城县邢窑博物馆 白釉皮囊壶、白釉执壶
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造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呈扁圆形,鼓腹,圆拱形提梁,圆底,饼状实足。底部刻有“八”“井”字符号。河北日报资料片
唐白釉执壶。图片来源:中国邢窑博物馆网站
白釉皮囊壶和白釉执壶
是目前发现的邢瓷中的代表作
胎质细密坚硬白度很高
历经千年仍然焕发着光彩
与文献中记载的
唐代邢瓷“白如雪”的特点十分吻合
■ 泥河湾博物馆 玉猪龙
玉猪龙。泥河湾博物馆供图
1995年
张家口阳原姜家梁遗址一处墓葬中
出土了一件随葬玉猪龙
阳原玉猪龙的玉质、造型
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中
发现的玉猪龙相同
反映出泥河湾地区
与辽西红山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玉猪龙一直在省文研所保存
2019年回到阔别24年的“老家”阳原
成为泥河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是迄今在河北境内保存的
唯一一条新石器时代的“龙”
■ 黄骅市博物馆 红陶圈带壶
黄骅市博物馆展厅内的唐代红陶圈带壶。(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摄
这件红陶圈带壶
整体为环形,上部开口
底座为喇叭形
器身有仿缝线纹饰
在成熟的中原制陶技艺基础上
融入了浓郁的草原风情
它是隋唐“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艺术品
也是黄骅地区
商贸荟萃、经济发达、盐业繁荣的见证
抓住暑期的尾巴
呼朋引伴
一起来博物馆
触摸历史印记
感受文博魅力吧
毕竟
“逛博物馆才是正经事”~
(综合自河北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