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古寺 在寂静中感受震撼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河北是“京畿福地”。它位置环抱京津,交通连接南北,历史悠久、遗存丰厚,拥有令人骄傲的古建筑遗存,古寺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们或壮丽辉煌,拥有皇家﹃敕建﹄的显赫身份;或深藏不露,只在当地民间被久久崇拜。无论哪一种,因为那一份古建筑的特殊之美,都能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享受。都说建筑是凝冻的音乐,让我们屏息以观,静心以听。
■编辑/安春华
聆听普宁寺 一部铿锵隽永的建筑交响乐
文图//李龙 曾在普宁寺工作21年。爱好写作,酷爱摄影,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持证高级摄影师,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奖。
普宁寺是清乾隆时期在承德敕建的第一座汉藏结合的皇家寺庙。它依山就势而建,布局严谨,建筑宏伟,色彩艳丽和谐。金碧辉煌的宫殿,世界最大的木雕大佛,汉藏两种风格的完美统一……诸多亮点使其如一部交响乐,形式优美铿锵,内涵隽永深博。
承德曾经是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当时皇家敕建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普宁寺(占地5.9万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年至1759年),是乾隆时期在承德敕建的第一座汉藏结合的皇家寺庙。
山因寺增辉,寺借山生色。普宁寺坐北朝南,依山就势而建,三面依傍叠翠群山,正面向南平坦开阔,由南至北呈阶梯式逐步抬升,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贯穿全寺,中轴线上布设7座建筑,其他22座建筑对称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这29座建筑排列精当有序,寓意深刻,寺内数十株百年古松与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交相辉映,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森。
普宁寺前半部分共有8座汉式建筑,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后半部分共有21座藏式(或以藏式风格为主)的建筑,其主建筑是大乘之阁。大雄宝殿的等级最高,大乘之阁的体量最高大,而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就坐落在大乘之阁内。
1961年和1999年,国家有关部门两次对大佛进行专题勘测,测得总重约110吨,大佛腰围15米,大乘之阁内地面至大佛头顶端高度为23.51米,佛体净高21.28米,在世界木雕佛像中排名第一,1999年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
当你来到普宁寺,进入大乘之阁,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尊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大佛两边供奉两尊侍卫佛,东为善财,西为龙女。大佛身体两侧各有20只手臂,每个手心各有1只眼睛,佛教谓之千手千眼。大佛整体造像比例匀称,佛身各部位花饰珠穗雕刻精细圆润,衣纹、披风、裙带飘逸柔美,仰观大佛面目,威严而慈祥,端庄而含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瞻。
由于大乘之阁的高度与进深的比例关系,加之逐层内收的建筑手法,使向上的空间逐渐收小,而高度的加强,在视觉上营造了大佛无比高大的氛围,需极力仰视才能一睹佛容。也因大乘之阁一层唯前面有窗透光,二层只是后面有窗透光,三层四面透光但窗户小、棂格密,只能供给佛头、颈部一些光亮,所以整个阁内昏暗幽邃,再看供桌上忽明忽暗的火苗在颤动、摇曳,营造了一种神秘清冷的意境,令人更增敬畏。
走出大乘之阁,再一次欣赏其古建杰作,你会有震撼心灵的感受。大乘之阁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正面六层檐,两侧五层檐,下附抱厦,两山墙开藏式梯形盲窗,后面依地势抬升变为四层檐,所有檐下均置斗拱,饰以彩画,整阁每层逐渐内收,在第五层四角对称设四个方亭,上置铜鎏金宝顶,第六层正中设一较大方亭,上置大铜鎏金宝顶,整个阁顶由五个方亭构成,四小宝顶紧护中心大宝顶,形成归宗拱卫、向心内聚之势,五个方亭覆盖黄琉璃瓦,与铜鎏金宝顶和谐呼应,气势夺人,彰显富丽辉煌的皇家气派。这种建造楼阁的技法,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大乘之阁色彩的运用,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乘之阁以金黄和藏红为两大主色调,其周围12座建筑的白色主调则构成对它的衬托。金黄色部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藏红色热烈而不娇艳,沉稳而有活力,阐释着藏文化的魅力;白色象征高雅纯洁,给人以静寂空灵之感,留给人静心思考的空间。矗立在蓝天下的大乘之阁,黄、红、白三色仿佛发出震颤心房的鸣响,特定的色彩赋予特定的形体,使其如一部交响乐,形式优美铿锵,内涵隽永深博。
承德外八庙中每一座寺庙的敕建,都记录着民族团结的史实,既深刻巧妙地彰显了当时皇权的至高无上,又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建筑技艺的精湛高超。尤其普宁寺,堪称我国古建筑的经典巨作。
(文中有关大佛身高体重的数据均摘自陈宝森编著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一书)
行游小贴士:承德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区内或市区外围,避暑山庄、外八庙、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都是必去的景点。在景点或当地商场超市,可以买到杏仁、板栗、蘑菇、蕨菜等土特产以及滕氏布糊画、丰宁剪纸、丝织挂锦等手工艺品。
踏雪净觉寺 听古代工匠悄悄诉说
文//刘敬君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刊物《散文风》责任编辑、玉田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净觉寺有“京东第一寺”美誉。它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错落有致。其无梁殿、悬梁吊柱、盘龙石柱三大建筑奇观,引人赞叹。雪后游览,庄严精美之外,又添静谧、空灵。
浏览朋友圈时,一幅照片吸住眼球。
那是一座古寺,古朴、庄严、精美。适逢一场小雪,给古寺披上一层白纱,添了几分素雅。古寺前,小河弯弯曲曲,寺后村庄依稀可见,远山若有若无,让人想起宋词的意境。
古寺名叫净觉寺,位于唐山市玉田县蛮子营村东,始建于唐,重修于清,如今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后古寺令人心驰神往,遂不顾“霸王级”寒潮来袭,驱车前往。
净觉寺坐北朝南,占地两万平方米,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所题“京东第一寺”五个金色大字,高悬在景区大门口的牌楼上。
天阴沉着,雪花小白鹅绒般静静地飘,落在脸上,凉丝丝,微微有些痒。寺前的还乡河早已结冰,如今覆上一层云朵般的棉衣,安安静静似熟睡的人。过牌楼,进寺院,前方是威武庄严的门殿,亦称无梁殿。单檐歇山琉璃瓦顶,“净觉寺”三字遒劲醒目。走进殿内,上下打量,这屋子居然没有木头的影子,全殿除门窗外,没有任何木构件。它的沿椽、飞椽、昂嘴、斗拱以及斗拱间的蝙蝠、荷花等,均是仿木砖雕。它不仅无梁,还无檩无柱,内壁外壁都是磨砖对缝。看着殿内两边的青砖画着弧线缓缓靠拢,最后合为一处,感到真是不可思议,难怪无梁殿被称为净觉寺第一奇观。
出无梁殿,前边三米处一座牌楼矗立,它造型典雅,工艺细腻精湛。碑楼共两层,方形石柱支撑,绿色硫璃瓦顶,斗拱多达六层,每个斗拱中间都有木雕的小佛像。牌楼上层一间为阁,四根石柱,原为储藏经卷之处;下层三间,八根石柱,左右二间竖立着四通大碑、两通小碑。清代玉田王敬德所书《续修净觉寺碑记》,大草,龙飞凤舞,舒展飘逸,独具一格。其中十四个“之”字,无一重复,各具神韵。
牌楼往前是钟鼓二楼。再向前是中殿,也叫香阜宫。在中殿与东西配殿连接处,各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门楼,东为龙,西为凤,砖雕的龙好像要抖落积雪腾空而起,凤也身披几片斑斑驳驳的残雪,欲飞舞而去。两座门楼从北看,见木不见石,从南看,见石不见木,被赞誉为里不露砖,外不露木,一步一景。净觉寺设计者和建造者在细节上真是做足了功课,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地方,都让你感受到他的匠心。
作为主殿的香阜宫,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前有宽敞的抱厦。走进大殿,我看到了净觉寺第二大奇观——悬梁吊柱。整个建筑为木结构,内有两根通柱,其余五架梁、十二根柱子好像是吊在殿顶。它巧妙利用了力分解杠杆原理,把房子支撑力转移到四周,二木衔接处,均为克铆,没有一颗铁钉。前边门殿整座建筑砖石结构,不用一根木头。到这里,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来个颠覆性革新,全部木结构,不用钉子,且布局精巧,主次有序,层次感很强。位于房屋四周悬在半空的十二根柱子,彼此两两相对,跟通柱、大梁也都相对应,可以说天衣无缝。四壁技艺超群、色彩绚丽的彩绘更是锦上添花,美轮美奂。先辈的严谨、胆识和天赋,令人折服。
后殿又叫大雄宝殿,规模与正殿相仿,但内部结构又出新意。它保留了永乐年间的建筑风格,六架梁,有悬有落,十二根柱或吊或沉,上下错落有致,左右明暗相宜。殿前有廊,四根石柱支撑,其中两根雕刻着形态逼真的盘龙,这便是净觉寺第三大奇观——盘龙石柱。寺庙里盘龙石柱较为少见,这里竟然出现两根,而且用一块石料雕下来,足见净觉寺当年的辉煌。
走到这里,我不禁沉思。这就是净觉寺,它传递给我最多的信息,就是创新,刻意出新。在整体严谨的框架下,工匠们把一个又一个“想不到”,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只有赞叹的份儿。
出了后殿是个宽敞的院落,遍植松柏,间有杂树,其间的碑亭、古井、老树,此刻都在白雪营造的静谧氛围中陷入沉思,气氛空幽而宁静。碑亭在院落西北角,六角形,典型欧式风格,内竖一通墓碑,铭刻智然禅师生平。古井建于唐代,老杏树历经一百六十年,依然枝干遒劲。
这座千年古寺历经劫波,至今岿然屹立,是不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古寺在雪中静默。它一言不发,让你自己体会。
行游小贴士:净觉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城东南20公里蛮子营村东,南距京沈高速公路鸦鸿桥出口10公里,东南距唐山市中心35公里,票价20元。附近有农福缘生态园、麻山寺、龙凤山敬天岭等景区。
寻访开善寺 藏在闹市中的清新古风
文//王东梅 热爱文学、摄影,文学作品见于《芒种》《小小说选刊》等多家刊物,并入选各类丛书,出版有作品集《山坡上有块地》。喜自由行走在山水之间,用影像和文字记录历史遗存、时代变迁。
开善寺隐藏在高碑店市新城镇的闹市中,非常容易被人忽略。但珍贵的辽代大殿、精美的唐代雕像,使它拥有了“值得去看一眼”的价值。
大寺是当地人对开善寺的俗称。从高碑店出发,向东南,沿112国道一路进入新城镇。走老街,再向东,一条小胡同进去不过百米,路北突然现出一道黛瓦红墙。初来的人也许匆匆一瞥就过去了,可是当地人都知道,红墙里有一座矗立了千年的古寺——开善寺。
开善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始建于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开善寺现存单体古建筑三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其中,金刚殿和天王殿属于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开善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寺院的最北端,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一。不仅如此,这座大殿其屋顶为单檐庑殿式。重檐庑殿顶在中国古代是各种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单檐庑殿顶虽然不如重檐庑殿顶等级高,但也是重要建筑上才会应用。开善寺大雄宝殿的庑殿顶,从建筑规制上确立了其曾经显赫的地位。
大雄宝殿坐落在高达2.17米的台基上,前施宽大月台,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彻上露明造”,采取减柱造手法,殿内只施四根金柱,空间更加开阔。远望大殿,出檐深远,斗拱雄大,整体建筑给人以庄重、舒展、飘逸的感觉。整座大殿内没有一根铁钉,更令人称奇的是,大殿内外的墙壁周长相等。虽然建筑专家反复论证说,是由于大殿四角用了巨大的圆形木柱,所以无论怎么量都一样,但对于在开善寺工作了几十年,天天守着它的老李来说,他更愿意相信从老辈人那里传了一辈又一辈的说法。他告诉我,大殿内外径相同是鲁班爷妙手偶得。他还会指着大殿里某一处楔子说:喏,那就是鲁班爷削的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块木楔之一。总之,这些民间传说已经在他头脑里扎根了一辈子,就算是再高明的专家说法,也替代不了了。
不过,老李讲起2000年在大雄宝殿的后山墙里发现的那一尊唐代彩绘千手千眼菩萨雕像,却是有板有眼,尽是“书面语”的讲述。他说,这尊造像为整块汉白玉雕成,采用高浮雕手法,佛像面部丰满,衣纹精密,有宝石和花朵点缀其间,做工极其精细,背光处雕刻了几十个法器,尽管造像损毁严重,但其肥厚的足形依然显现了盛唐的风采。
也正是这一尊唐代佛像的发现,印证了开善寺千年古寺的传说。
实际上,开善寺所在的新城镇,名为“新城”,其实也有千年历史了。在当地流传着“先有寺,后有城”的说法。站在历史的角度考察,唐太和六年(832年)置新城县,到宋代,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每年约定宋向辽交付30万岁币,具体交付地点有记载,就在两国边境处的雄州(今河北雄县)。到了约定交付的日子,契丹官员在进入雄县接收以前,就是驻扎在新城的。这样一来,新城成了宋辽时期边境外交与贸易重镇,建造开善寺这种大型宗教场所也就不稀奇了。这也为后来宋辽的榷场文化提供了根基。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那段历史逐渐远去之后,大寺变得越来越像这城里的一处普通建筑。曾经,殿内的彩绘壁画巧夺天工,相传出自吴道子之手。然而如此珍贵的艺术珍宝,却在战乱与时局动荡之中,毁于一旦。
所幸,今天,开善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1996年,它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高碑店市委托有关单位完成了以开善寺为中心的1.5平方公里以内的电子地形图绘制工作,并委托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该寺进行整修。修缮后的开善寺庄严肃穆,气势恢弘,殿内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
古寺无言。虽身藏闹市,但那大气舒展的辽代大殿,永远在等待着识得其美的有缘人。
行游小贴士:与开善寺一墙之隔的曹氏烧鸡是一家百年老店,所做烧鸡咸香味美,是城内家喻户晓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