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正式揭牌
来源: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
2022年7月29日上午,胭脂河畔,蝉鸣声声。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揭牌仪式在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隆重举行。八方汇聚新乡贤,胭脂河畔再出征。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揭牌仪式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沛君向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支部书记张东明授牌;同时宣布“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项目工程正式启动。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沛君(右)向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支部书记张东明(左)授牌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沛君,在致辞中说:“进入2022年以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倡议书》指导要求,以及最近文旅部等十部门颁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文化为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融合开发,坚持规范有序的原则,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成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自从去年东明担任大岸底村支部书记之后,总听到他谈起对大岸底村的情怀,他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变大岸底村的面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我被张东明书记的精神感动了,组织起来一个“新乡贤团队”,共同创建“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项目,用实际行动支持大岸底乡村振兴事业,一起关注大岸底,一起支援大岸底,一起建设大岸底,一起与大岸底父老乡亲同心同德,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依次发言致辞
祝贺揭牌仪式的顺利进行
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沛君,省文研会副秘书长兼文旅采风委员会主任鄢福生,省文研会文旅采风委员会副主任范长江,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贾利军,阜平县城南庄镇党委副书记何丽华,保定市住建局驻大岸底村第一书记邸江枫,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明,大岸底村副书记陈士龙,大岸底副主任刘海龙、耿宝明。
这次活动特邀嘉宾还有: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连玉、副会长李赞峰、副会长刘喜增常务理事兼书画院执行院长史安东、常务副秘书长王舒、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梁雅清;河北银行阜平支行行长郑航;河北省定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阜平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冯树军。
通过这次揭牌仪式,合作双方达成了高度共识,将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带动“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大力开拓发展。
这次活动还邀请来一位特别嘉宾,由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授予的“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李艳华女士,被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授予“爱心公益大使”。
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李艳华表示,借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对照陈毅《阜平赠聂荣臻同志》诗句和诗一首纪念,还为“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亲手绘制了一方“美岸溪谷胭脂河”石头画赠送纪念。
陈毅《阜平赠聂荣臻同志》原诗句:
十年驻马胭脂河,
抗日反顽除万恶。
我来共话艰难史,
人民事业壮北岳。
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李艳华和诗一首纪念:
胭脂河畔故事多,
红色传承永不落。
乡村振兴新时代,
共同富裕壮山河。
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李艳华(中)
向大岸底村支部书记张东明(左)
赠送亲手绘制的石头画“美岸溪谷胭脂河”
揭牌仪式活动简朴而隆重、各位领导、嘉宾激情发言
揭牌仪式活动现场气氛温馨和谐
揭牌仪式结束后,
省市著名艺术名家展示墨宝并在此进行现场创作,
挥毫泼墨之间记录着在大岸底村的美好回忆
参加大岸底文旅民宿作家村揭牌仪式的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来到"美岸溪谷"选址景区现场参观
城南庄镇大岸底村位于胭脂河畔,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大岸底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驻村工作队全力帮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生态种植百菜园已取得初步成效,此次在大岸底村设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大岸底文旅民民宿作家村”,也将成为大岸底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路上的新起点,下一步双方将陆续开展“文旅采风团”、“新乡贤行动”、“媒体宣传助理团”等活动,吸引精英人才、作家、艺术家等前来采风、创作。并依托当地山水资源禀赋,打造“春满园野菜种植休闲观光园”,将大岸底村打造成太行山区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助推大岸底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取得新成效,书写新篇章!
【链接背景一】
大岸底胭脂河传奇
历史沿革
胭脂河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的第二大河。胭脂河主支发源于阜平县夏庄乡花塔村,因源头有南胭脂和西胭脂两个村而得名。
流域概况胭脂河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的第二大河,位于阜平县南部。胭脂河主支发源于阜平县下庄乡花塔村,因源头有南胭脂和西胭脂两个村而得名。由西向东流经下庄乡、城南庄镇和北果园乡,于草场口村注入王快水库。全长公里,流域面积372.9平方公里。全流域有耕地2.79万亩,河床两岸耕地5073亩。
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胭脂河上游呈V型,宽50米左右,河床一般为岩石;流至大岸底村下开始呈U型,宽度200-300米,砂砾石质河床;易家庄以下为下游,砂砾质复式河床,河床宽度500-1000米之间,水流平稳,河床内细沙洁白,1958年王快水库建成后,最厚处达5米之多。胭脂河上游山坡植被覆盖率60%以上,中下游30%左右;流域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汛期降水量占全年70-80%;结冰期120天左右。沿河两岸的著名大滩有易家庄大滩、城南庄大滩、抬头湾大滩、广安固镇大滩、北果园大滩、崔家庄大滩。
美丽的胭脂河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胭脂河流域早在20年代后期就有共产党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胭脂河是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其活动被改编为历史纪录片《十年驻马胭脂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纪事》。[2]胭脂河流域保留许多抗日军民的活动遗迹。城南庄完整地保留着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旧居,建有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3]毛主席在花山村的故事被改编为《毛主席在花山》,编辑进入是人教版小学课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8课的课文。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城南庄温塘村召开。革命烈士刘应法(乳名四秃子)在四秃子山壮烈殉国,马武寨改名四秃子山。邓拓领导下马兰村的《晋察冀日报》笔墨代枪炮,痛击日寇。栗树漕的十八烈士墓,长眠阻击日军的抗大2分校学生。
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出自清朝《阜平县志》阜平县南部的胭脂河,是这个县城境内的第二条大河,这条河为什么叫胭脂河呢?老早以前,这条河叫清水河。河的两岸绿树成荫,花草茂密,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后来被废的太子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就用钱买通当地的官员,霸为己有。他在清水河边建起一座大庄园,起名旭阳府。这个太子叫武好色,经常带着家丁到民间抢掠美女。许多年轻女子为了逃避灾难,只好躲进深山老林。在离旭阳府百十里的深山里,有一对老夫妻,膝下只有一女,名叫胭脂。俗话说,高山出俊鸟。胭脂年方一十八岁长得十分漂亮。武好色让家丁把胭脂的爹娘捆绑起来扔进波浪滚滚的清水河。胭脂被抢入旭阳府后,因思念爹娘不吃不喝,很快就病了。武好色为了拢络胭脂的心就欺骗说:“等你病号后就送你回家”。同时,让丫环每天替胭脂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让胭脂吃山珍海味,穿美丽的衣裳。但胭脂誓死不从,每当丫环给她梳妆打扮后,她就去清水河边将脸上的脂粉洗掉。天长日久,清凉透明的清水河,变成了玫瑰色。等胭脂病好后,武好色准备了一条船,假装送胭脂回家。这时,有个好心的丫环悄悄地把胭脂爹娘被害的事告诉了胭脂,叫她不要相信武好色的甜言蜜语。胭脂强忍着悲痛随武好色上了船。船到了河心,武好色笑嘻嘻地凑到胭脂跟前,说:“你这么美丽的佳人,住在我府上,享受荣华富贵比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回穷山沟去受罪呢?”说着伸手把胭脂往怀里抱。胭脂早有准备,他趁武好色不防。猛地一口把武好色的耳朵咬了下来。武好色疼的捂着耳朵直叫唤,这时,胭脂就纵身跳进波涛汹涌的清水河。为了纪念被逼死的胭脂姑娘,这里的乡亲们就把清水河改名为胭脂河了。
【链接背景二】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介绍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简称文研会)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由全省广大文学和艺术爱好者组成,以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为主旨的非营利性专业化社会组织。成立于2006年4月,其研究范围包括文学、摄影、音乐、影视、表演、民间艺术、收藏、绘画、舞蹈、书法、设计等文化领域。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下设诗歌委员会、散文委员会、影视委员会、短视频委员会、根与芽文学社、传记与报告文学委员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古诗词委员会、石家庄分会、木刻委员会、朗诵委员会、拟像油画委员会、文学讲习所、文旅采风委员会及会刊《河北文学》。
会长周力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理事,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特邀客座编剧,《河北文学》总编。
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大境门》《大商道》《香格里拉》《一个鬼子都不留》《生死十七天》《罪证》《西安大追捕》《欲罢不能》《铁血警魂》等20多部,长篇小说《黑色风暴》《卧底》等十几部,多部电视剧、纪录片等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大众电视金鹰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副会长陈德胜、影视委员会主任张才、副主任梁晓明等编导、拍摄、制片的电视剧、纪录片达800余集。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组织机构:
会长:周力军
副会长:于兴、白德成、刘师爽、闫杰、李洁夫、谷晓军、张沛君、陈德胜、杨松霖、赵虹、赵云江、高岚华、郭海博、韩文戈、蔡茁、刘巨星
秘书长:张沛君(兼)
副秘书长:胡茗茗、张金发、李非非、李亚威、梅立英、鄢福生、明桂芝、赵旗
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周晓娜
特邀摄影记者梁雅清、记者叶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