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河北长城知多少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河北,当之无愧的长城大省。
从战国至明代,11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在河北境内都能找到。从渤海之滨到太行之巅,从内陆湖畔到塞外草原,总长2498.54千米的长城,分布在河北的9市1区。在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中,河北长城的现存规模、时间跨度、资源数量均位居前列。更有许多壮美的长城景观,只有在河北才能一睹其风采。
历代长城的汇聚之地
若论长城的丰富性,恐怕没有哪里能胜过河北。
历史上,河北是农耕与游牧民族冲突与融合十分频繁的地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燕、赵、中山三国便开始在河北境内修筑长城。之后的汉、北魏、北齐、金等朝代,均以长城作为重要防线或边境线,留下了丰富的长城遗迹。
据统计,河北境内战国至金代的早期长城,现存墙体共290段,包括单体建筑遗址915座、关堡遗址70座、相关遗存26处,现多为土岗、石堆等遗址遗迹状态。
到了明初,永乐皇帝将都城迁往北京,河北成为名副其实的“京畿之地”。从蒙古人手中夺得江山的明朝统治者,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知之甚深,将河北境内的长城视为关乎北京安危的生命线,因此在修建时格外用心,也为后人留下了最精彩的长城风景片断。
河北的明代砖体长城是全国保存程度最好的,长度达1338.63千米,建筑形制比较齐全,墙体、关堡、敌台、烽火台、马面等建筑种类均有呈现。明长城(河北段)现存墙体共1153段,包括单体建筑5388座、关堡302座、相关遗存156处;其中,山海关、金山岭是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遗产,是人类伟大建筑奇迹的物质见证。
悠长的时间跨度,使河北成为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中,修建长城最多的省份。同时,广泛的分布范围,使人们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雄安新区等9市1区,均能看到长城的雄姿。
绚烂文化,绽放在长城脚下
长城不仅是一段城墙、一道防御工事,同时它还是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河北段沿线,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清西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承德、秦皇岛山海关区、张家口蔚县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蔚县暖泉镇、井陉县天长镇、武安市伯延镇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此外,在长城河北段沿线还分布着8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长城本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设施,长城在热兵器时代也发出过耀眼光芒。长城河北段是长城抗战的主要阵地,山海关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鼓舞了民族抗战的士气,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源泉。
蜿蜒在燕赵大地上的长城,串联着许多难忘的红色记忆。在长城河北段沿线区域,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董存瑞烈士陵园、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塞罕坝机械林场展览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众多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可以说,不论你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沿长城去寻找吧,你总会不虚此行。
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
有人说: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
长城河北段高低盘旋在崇山峻岭间,地貌类型丰富,组合度高,景观壮美,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从入海长城老龙头,到跨河长城九门口,再到水下长城喜峰口,以及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板厂峪的“倒挂长城”、白羊峪的大理石长城……河北,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天然长城博物馆”。
依托丰富的长城资源,河北开发了许多长城主题景区,堪称长城旅游的天堂。目前,河北已涌现出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承德市金山岭长城景区2家以长城为核心吸引物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角山景区、青山关景区、大境门景区、喜峰雄关大刀园景区等一批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
除了原汁原味的长城建筑,多变的地理环境与错杂的文化背景,衍生出独特的体验场景,大大增强了河北长城的旅游价值与可玩性。每一段长城,每一处景区,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内涵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