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慈云阁
来源: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又名大悲阁,位于定兴县城内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明万历年间重加修葺,因阁内塑有大悲佛像 “心慈为贵,贵慈如云”,故更名为慈云阁。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迭次修葺,始具今规模。
慈云阁原为一组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部,即前后山门、画廊、香亭、东西配殿,整个造型为一船形殿宇建筑。1957年10月,因扩展马路拆除前后附属建筑。慈云阁座北朝南,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建筑面积142平方米,二层楼阁式,为重檐歇山灰瓦布顶建筑,通高13.3米。构架及做法均很有特点,内外檐柱相距很近,均包于墙体之内。屋架只有东西两壁,都是利用下平榑平梁,载于山面上檐昂尾上,四隅施垂柱及抹角梁。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其中上昂为真昂。下檐四铺作。慈云阁工艺精巧,彩绘华丽,雄伟壮观,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