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阁院寺
来源: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据《涞源县志》记载,阁院寺为东汉所建,唐时重修,辽代兴盛,元、明、清多次修缮。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曾对此寺进行过实测,并认定现存主要建筑文殊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阁院寺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西禅房东西配殿等,占地6900平方米。
文殊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为寺内主殿,居于天王殿和藏经楼之间,平面为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琉璃瓦顶,建于砖台上,为土木结构。梁架采用“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的构架形式,殿内只有两根一直上伸到平梁下大斗底的内柱,极为简单。殿内斗拱用材硕大,构造严谨而又有节奏变化。殿前后檐较好的保存了原有棱花格子门窗装修,十分珍贵。文殊殿的彩画和壁画也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殿内两山壁绘有大型壁画,从露出的部分观察,画面色彩淡雅而华丽,笔法遒劲流畅。文殊殿从建筑造型、结构处理及细部做法上,都不失为辽代建筑艺术的典型范例。
寺内还尚存辽代经幢一通,明清碑刻三通,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铁钟一口。铁钟高1.4米,口径1.4米,重约2000公斤,为全国最完好的辽代铁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