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留青史 “楼桑春社”三义宫
来源:保定文化旅游
千秋正统垂青史,
两字公平定紫阳,
多少称王称帝者,
问谁庙貌似楼桑。
清代王锐新的一首《咏楼桑》尽现三义宫的恢弘大气。
深秋十月,走进涿州市楼桑庙村,斜阳中的三义宫气势雄伟,不减当年。听着三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山海的讲述,暗淡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眼前,远去的鼓角争鸣似乎重响耳畔。
结义亭 席晓靖供图
三义宫原为“三义庙”,又称“汉昭烈帝庙”,俗称“楼桑庙”,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三结义而建,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
楼桑庙村是汉昭烈帝刘备故里,因此,当年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刘备诞辰日,附近百姓都会云集三义宫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各家商号争相开业,小商小贩、江湖艺人蜂拥而至,热闹非凡。在金代,此景被列为涿州八景之一——“楼桑春社”。“父老相携载酒游,果然春社胜于秋,汉家宫殿皆禾黍,赢得荒村尚姓刘。”这首无题古诗便是对当时情景的描述,其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之仁义,关羽之忠义,张飞之仗义,是为‘三义’。20世纪60年代末期,原三义宫被毁。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原有的建筑布局和规模进行了修复。”吴山海介绍。
重建后的三义宫金碧辉煌,建筑上采用明代传统的三进院落布局,以主体建筑为中轴线,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三义殿正殿、退宫殿、五侯殿、少三义殿。三义宫的山门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每间有券门,高2.8米,宽1.2米,为穹隆顶,突出了明代的建筑特征。山门正中匾额书“敕建三义宫”,匾额上方有三朵祥云,上面刻一个日字,阴面刻一个月字,暗喻刘、关、张结义精神永昭日月,激励后人。
进入三义宫,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大的“义”字,参天古柏与之映衬,高大俊秀。作为主体建筑,三义宫正殿中间供奉汉昭烈帝刘备,左后为汉寿亭侯关羽,右后是桓候张飞,殿东面是诸葛亮、庞统等文臣,殿西面是赵云、黄忠等武将。
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关羽和张飞,且以雕像的形式塑造了关羽“錾打姚斌”、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忠义侯关羽,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冠天下,自古至今,他就是忠、义的代表。“雄赳赳吓破曹贼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张飞殿前楹联是对其勇猛和忠诚的最好见证。共有蜀汉群臣87尊塑像的三义宫,生动再现了朋友之间的情深义重及三国时期轰轰烈烈的场景画面。
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千百年来,拜谒三义宫者络绎不绝。时至今日,三义宫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励志教育基地,中小学、社会团体、企业等经常组织来此学习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故事,追寻“忠义”文化精神。
来源: 保定日报和保定文化旅游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