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衡水郑家口:这副对子,168年了!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位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衡水故城县郑口镇,坐落在大运河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商埠,素有“小天津卫”的美誉。这次让我们走进衡水故城县郑口镇,看昔日繁华古渡口,能否重焕生机?

1

郑口,原名郑家口,相传有一郑姓人家在运河上摆渡为生,因此得名。因为这里地处水路要冲,商贾云集,到清朝中后期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

郑口镇高级教师邓英俊:古时呢,大运河是没有桥梁的,元末明初的时候有郑姓人家来这儿摆渡,故而得名郑家渡口,这是我们郑口镇的由来,当时运河码头能停靠日装卸量三四十吨的船只达四五十艘,这是非常厉害的。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郑口镇作为大运河一个重要码头,往来交易的船只鳞次栉比,客货川流不息。明朝衡水诗人时廷珍的一首《南埠商舻》,诉说着中国大运河郑口码头昔日的繁华。“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橹声摇曳暄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 

2

郑口镇正在打造新的仿古商业街区

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这是比较大的一个码头了,走的时候货(物)比较多,当地土特产往南方拉,南方缺我们的东西,我们缺南方的东西,所以这儿是一个集散中心。 

据姜玉岭考证,郑口镇距离石家庄、邢台、邯郸、济南均在200公里以内,可南下苏杭,北上京津,东西辐射冀南、鲁北,地理位置优越,能吸引各地客商来此设店经商。郑口有三道街,一道街多是旅店,二道街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三道街则设有卫阳书院、汛营、把总署等文化设施和官署。郑口镇最辉煌的时候,有大小饭店60家、大车店30多家、银号20多家,能停泊30至40吨的货船50艘,有小天津卫之称。

姜玉岭:在咱们周边200公里左右没有咱们(郑口镇)这么大的码头,所以说他这个货物是从南边江浙(运过来),什么竹器啊、或者土纸啊或者煤炭啊都从这儿集中,分散的面积比较大,不次于天津,俗称“小天津卫”。

随着南来北往的商贾越来越多,作为集散中心的郑口镇,逐渐成为了商家的“风水宝地”,鼎盛时期,在郑口镇,有20多家来自山西的大染坊,还有来自河南焦作、山西阳泉的煤炭业;江浙一带的土纸、竹货业以及杭州的丝绸和茶业;山东章丘的药材和锻造业等。而这其中,又以山西人建的山西会馆最具代表性。

3

山西会馆旧址  图片|衡水文史专家郭俊禹

可惜的是山西会馆遭遇战乱,已化为废墟,不过故城县文保部门在郑口镇西城镇村发现了清代大运河山西会馆基址,并出土了碗、旗杆等物品。据山西会馆经营者后人和当地文保部门考证,这座山西会馆见证了一个大运河商贸重镇曾经的繁华。

4

霍宝生家中收藏的山西会馆楹联 清咸丰二年(1852年)

山西复和永大染坊第五代后裔霍宝生:山西会馆是清朝建的,在我记忆里,山西会馆很宏伟的,大约周长得有600多米,有大殿、有鼓楼、有钟楼、还有戏台,对面呢就是运河,运河就是码头。

据霍宝生考证,他们祖上来自山西平定县,山西会馆始建于乾隆8年至嘉庆14年,历经66年不断修建完善。到霍宝生儿时,山西会馆仍保存较为完整。

当年热闹非常的码头商埠、山西会馆而今已被另一番景象取代,郑口镇已成为故城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5

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郑口镇正在二道街旧址上进行复原。建成后,全长535米的二道街商业街区将重现昔日“小天津卫”繁华。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