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赐儿山云泉禅

赐儿山位于张家口市西部群山之中,传说给人间赐予儿女的麒麟曾降临此山,并在山下留下脚印,许多人前去祈求子孙都如愿以偿,故此山称为“赐儿山”。

在赐儿山的山腰间有一座寺院,名“云泉禅寺”,远望赐儿山,山峰奇丽,万木峥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云泉禅寺的开山祖师清月和尚(山西榆次人氏)云游至此,见此山风景甚佳,逐令弟子,驻锡修寺。因为赐儿山常常是白云缭绕,而且山中泉水清澈,长流不息,故名“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这云在泉畔飞,泉在云中流的奇景,使云泉禅寺以此而闻名。后於嘉靖五年,圆玉和尚与大同总兵官江桓筹资重修。在原寺庙的基础上进行过扩建。近代常住僧人:妙然、隆参、越尘、寿冶、能证、道源等。历代香火旺盛,高僧辈出。

一九四三年,察哈尔省张垣市(今河北省张家口)的赐儿山云泉寺住持越尘老和尚,将子孙庙改为十方道场,礼请道源法师出任第一住持。(是年当选察哈尔省佛教会理事长)开堂传戒,广弘正法,深受四众弟子钦敬赞叹。一九四九年三月经沪赴台,创建基隆海会寺,能仁佛学院。度生无倦,利化十方,宗门巨擎,誉满宝岛。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七日舍报圆寂,世寿八十九岁,戒腊六十六夏,荼毗后获舍利无数,瑞相昭然。

 云泉寺历经风雨剥蚀特别是文革浩劫,寺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0多亩损毁至不足几亩,殿堂破烂不堪。1997年,天台宗四十六世接法弟子果岚大和尚携徒弟常安等弟子入住云泉寺,担负起重复祖庭的重任。得到政府领导和各界人士特别是信教居士的支持,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接近原始的劳动方式,肩背砖瓦,头巾兜沙,愣是将荒凉破旧的古寺以修旧如旧保持原风貌的方式修耸一新。但因寺院场地狭小,已经不能满足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经果岚大和尚组织两序研究决定并报请政府批准,本着“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慈善回报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恢复面积约为200余亩云泉寺的扩建工程。2007年9月云泉禅寺修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动工。

2008年台湾基隆海会寺护送中兴本寺初祖道源老和尚舍利回归祖庭供奉并赠送云泉禅寺释迦牟尼佛佛骨舍利一枚。自此,掀开了张家口与台湾两岸佛教交流的新篇章。

历时三年,云泉禅寺修扩建工程在政府支持下、四众弟子的护持下,民企精英,慷慨荣施,居士祈加,助缘相资;联袂倾囊于2010年9月竣工。整个寺院浑然一体,随山就势的五个平台,层次分明、一台高于一台;一台扩于一台。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天然雕饰与人文设计相谐互补、相得益彰。依山而建,用地西南高、东北低。由山门起为寺院的四平台为新建殿堂,共分东、西、中三跨院落,东西两跨为生活区,中跨为礼佛区,经观音殿至万佛殿而后到达云泉寺旧庙宇。

现在沿着赐儿山路驱车到山门广场(停车场),尘世喧嚣渐去,心神逐步净化,向佛之心油然而生。云泉禅寺山门、钟鼓楼和刻在山门下摩崖上,由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题写的“塞外佛教第一寺”几个大字耀然眼前。拾阶而上可见石狮镇守的山门和位于山门两侧的钟鼓楼。山门殿内面貌雄伟、满脸忿怒,头戴宝冠、体魄雄壮、上身裸露、肌肉饱满、两脚张开的哼、哈二将神分立山门两侧,形象逼真、狰狞恐怖。

穿山门而过,是为了让后人铭记云泉寺开山祖师清月长老的“清月道场”四个摩崖石刻大字显现眼前。

上到第二平台便是天王殿、殿内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单腿微坐在中间的弥勒佛笑容满面、长耳垂肩、圆圆大肚、袒胸露腹、憨厚蠢笨的容态,展示了弥勒文化包容、欢喜、慈悲、自在的精神理念。弥勒菩萨像后供奉着韦驮护法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塑像,东方持国天王,蹙眉怒目,面向前方,手持琵琶,筋肌突暴,气势逼人;南方增长天王,身赤紫色,脸显忿怒。身穿甲胄,手持宝剑,雄风伟岸;西方广目天王身穿甲胄,一手拿珠,一手缠龙。气概非凡;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穿甲冑,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脚踏夜叉,威武雄健。

过了天王殿,“同根、同祖、同道、同源”八个大字隽刻在第三平台的摩崖上。提示着云泉禅寺是道源长老中兴的祖庭,展示了台海两岸佛教同根、同祖、同道、同源的本性。

第三个平台是大悲殿,殿中千手观音菩萨财童子和小龙女的陪同下矗立正中,观音菩萨表情静穆仁慈、神态端庄。千手观音表示无量之圆满、大慈悲的无量广大、智慧,圆满无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之意。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金光闪闪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令人莫不叹为观止。

 大悲殿的后面是第四平台。在这个平台的两侧台阶的正中雕刻着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题写的:“光寿无量”四个大字。如来智慧德相即“无量光寿”揭示着每个人皆有如来本相,都有佛性,原本就是佛。但人们的本性--佛性,被五欲六尘所迷惑,失去了自我。念阿弥陀佛即念本觉。念佛成佛,念觉得觉。通往“光寿无量”的捷径就是念阿弥陀佛。

上到平台上即是“大雄宝殿”。殿内并排供奉着五方佛;居中的是毗卢遮那佛,靠正中左侧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右侧靠中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侧最外是东方香积世界阿阀佛,右侧外是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在殿内的四壁还供奉着14800尊佛,该殿也叫“万佛殿”。

大雄宝殿又称佛宝殿、正殿、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之处。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佛、法、僧三宝,皆归此殿传持正法,佛之威力,雄镇大千。

而后就可沿着台阶步入旧庙区。在这方圆之地形成了三个天然奇洞,冰洞、风洞、水洞,坐落在寺院的西崖下自南向北一字排列,三洞相距咫尺,景观迥异。其洞口各有对联一副,分别为“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劈开双玉峡,云山一碧泉”,“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冰洞洞深3米,洞顶有极强的空气对流层,岩石的某些成分犹如冷凝剂,当洞底泉水涌出后,无论冬夏即被冻成冰块。因而,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其成因是上下潜蚀洞通过裂隙自然贯通、形成空气对流,从而风起不息。传说若将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水洞洞深2米,属天然潜蚀洞,洞内泉水清澈甘甜,数九隆冬也不结冰。相传,张果老曾路过此处,饮用此泉水,便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在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为明代所栽。西边峭壁上曾生出一株榆树,为元代所植,故曾有“元榆明柳”之称。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嘉宾游客,令人惊叹不已,峭壁上留下了不少游人、名士的诗句和题刻。1923年,康有为偕弟子陈重远从吴中来张家口,游览了赐儿山云泉寺,深为“山川缟素,天地一白”而感叹。特别是游览了西崖下的“三洞”后,挥毫写下了:  

崖石青天里,悬洞堪称奇。  

仙人原有宅,醉语也成诗。  

郭沫若曾游云泉寺,题诗:  

元榆明柳留青春,更有二洞甚奇异。  

一洞凝冰一洞泉,冰如坚石泉如醴。

现今还保留着一些摩崖石刻,清晰可见。彰显着云泉寺的文化底蕴。

赐儿山云泉寺的三洞奇观和元榆明柳,它们超乎自然的景致,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友好的人士前来参观、朝拜、烧香祈愿。

规划在建的藏经阁、揽胜阁、罗汉宝塔、海会塔园等建筑作为云泉寺的一部分分布在旧寺庙区的东西两侧。构建云泉寺八百罗汉宝塔,塔为九层,高63米,内塑八百罗汉造型。宝塔建成后,将在宝塔顶层供奉从台湾基隆海会寺迎请回来的河北省唯一一颗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供奉云泉寺中兴第一任住持道源长老的祖师舍利以及从营口楞严寺迎请回来的倓虚祖师舍利。

罗汉塔将会与原庙群建筑,药师如来圣像、观音祈福圣像融为一体,成为供信众礼佛休闲的人间净土。

2010年9月11日新建殿堂全部佛像整体开光,次日举办同根、同祖、同道、同源海峡两岸道源长老佛教思想论坛。

600多年的寺院正在焕发着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交融之璀璨的光彩!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