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身为河北人 衡水的这座古城值得您了解一下

民谣有云:“冀州城三件宝,砖头瓦块蒺藜草。”在老城内漫步,不时可见被遗弃的厚厚的城墙青砖。南门到西门的一段城墙墙基,如今已修成公路,路面几乎和城内的民居屋顶相齐,可见昔日城墙的高大。在西关和北关仍能看到残存的“汉城”和“宋城”城墙遗址,静静伫立在浩瀚的湖边,上面杂生的枣树,仿佛见证了汉时明月和漳河的涛声,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100

冀州老城自诞生以来,曾被叫做鱼城、卧牛城、凤凰城、金鸡城。每一个名字并非简单的象形取意。因为老城建在海子(衡水湖)西南畔,鱼得水而生,传统文化中又有年年有余的寓意,因此冀州城建得像一条鱼形。从地图上看,它的东门和北门都像一个伸向海子吞水的鱼头,所以民间传说冀州老城是一条神鱼,永远不怕水淹。冀州城还有卧牛城之说,旧时东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土堤,人们说这是牛脖子,前面有一个高岗,这是拴牛橛,相传这头神牛是仙女李三娘的坐骑所化。冀州老城还是一座凤凰城。传说东门是凤头,长长的东西大街是凤身,西门是凤尾,北门和南门是凤眼,街南北两侧的店铺是凤凰的羽毛。凤凰城孕育了多位聪明美丽的皇后,史上有名的北魏冯太后和她的两个侄女废皇后、幽皇后,其故里就在城东的岳良村。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既然是凤凰城,就一定有宝贝,相传这个宝贝就是金鸡。东汉末年,冀州城里那位叫李三娘的仙女,每逢双日在北海子里用一个大石磨给城里的百姓磨面,逢单日趁夜色骑着神牛往城里送面。金鸡是李三娘的报时鸡,就藏在四座城门楼下。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105

老人们都知道,在冀州城墙还没被拆毁的时候,如果站在北门和西门附近,拿着一块石子,顺着城墙投掷,就会听到石子在空中发出有韵律的“吱吱”的声音,就像小鸡发现食物后发出的召唤同伴的叫声,人们说这就是金鸡的声音。金鸡的啼鸣还有神奇的功效,传说北关有一个叫小芹的女孩,聪明俊俏,但生来耳聋,有一个道士让她每天五更到北门下听金鸡打鸣,百日后竟神奇地耳聪目明。还有一位姓冯的读书人,原本并不出色,后来立志在每天金鸡啼鸣时起身读书,几年后就成了很有学问的人。相对于鱼城、凤凰城等名字,金鸡城的传说更具草根色彩,因此能够根植民间,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108

古人修城有许多讲究,九里十三步仿佛是吉祥数字,除了冀州城,保定城的周长也是九里十三步,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深意存焉。蒋国华修的冀州城存在了160年,直到抗战初期被破坏掉。金鸡打鸣的故事很多版本就发生在这座城下。其实按科学意义解释,那时的近地大气层比较纯净,古城四门都有钱城,它们和外城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城外又紧靠浩瀚的海子,城下的金鸡鸣叫其实就是石子在高大的砖城内发出的回音。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112

如今,冀州古城风采不再,只留下位于冀州镇北关村一带的一段土城墙。土墙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总长450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最高处8米,底和顶最宽处分别为30米和10米。沿汉城址西、北面的沟渠为原城的护城河。据考证,古城建于西汉高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该城城周12里。北宋时将城周扩大到25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现古城墙高3—5米,基底宽30米,顶面宽4米。1993年7月,冀州古城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1月在冀州举行的历史文物鉴定会上,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把冀州地区的人类文明史一下子推进到了距今5000年以前,有力地证明了冀州悠久的历史。为更加准确地理清冀州漫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冀州悠久的历史提供新的佐证。通过文物的鉴定能够佐证,仰韶时期(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冀州之地就已有了人类活动;夏商时期,商人亦在冀州留下了自己的遗存;战国秦汉时期,逐步达到了文化发展的高峰,冀州的州之建制已完善;到唐宋时期,冀州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已相当发达。(文:赵云旺    图:张博、齐冰、杨万宁、殷立豪)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