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藁城宫面

藁城宫面是河北的地方传统名产,最初只供给宫廷食用,又称“贡面 ”御面“。其制作工艺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一千余年。

这种面还有个有趣的别称——藕面,因为这种挂面虽然很细,却是空心的,像莲藕一样。元代,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意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空心的藁城宫面模仿、演变而来。

清代,地方官吏以藕面常年进贡宫廷。进贡时,用黄纸包封,黄绳捆绑,装入黄箱,由县衙验质后派人送进皇宫,因此得名“宫面”。李鸿章、荣禄在任直隶总督时,都曾以此面进贡。李鸿章还向慈禧解释:“藁邑之挂面,系乡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乃名产也。”民国初期,藁城事业局将挂面送往南京、上海等地,曾荣获孙中山总统府“国光”银牌嘉奖及铜质奖章、奖册和奖状。

藁城宫面以当地优质小麦精粉、精油、精盐、鸡蛋为主要原料,经和面、擀面、开条、盘条、上杆、入洞饧面、分面、上架拉丝、晒面、切面、封面等一系列工序方能制成,以“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的独特工艺名扬四方。入锅,汤清面秀,回锅不烂;入口,细腻如玉,嚼劲十足。

如今,藁城宫面在保持传统技艺基础上,还搭配不同营养元素,研制出适合不同人群食用的系列宫面,让传统美食更具营养价值。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