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塔
来源:
定州开元寺塔,座落在定州市内,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为供奉开元寺大僧人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而建;另外,北宋时期定州地处宋辽交界边陲,登塔可望契丹军情,所以这座塔也叫料敌塔。开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落成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塔高83.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享有“中华第一塔”的美誉。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塌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该塔的保护与维修,1988年开始实施开元寺塔全面复原加固工程,2003年基本竣工。
开元寺塔造型端庄威武,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一级,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身外部每层四个正方向辟门,四个侧方向辟彩绘盲窗。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登临塔顶,可“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有“中山巨观”之美称。塔内有北宋至清代的37块碑刻和数处名人题记:有称之为“北宋建筑彩画重要遗存”的斗拱彩画;特别是塔内一层西南面回廊上的宋代佛教人物壁画,历经千年而色彩依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塔内还发现了金刚经函等珍贵文物,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宝塔,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