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窝音乐小镇
来源: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制造基地,众多中外音乐名家汇聚于此……它就是河北衡水武强县的周窝“音乐小镇”。
“南有周庄,北有周窝。”在周窝村,目光所及之处充满着各种音乐元素的装饰和改造。
上世纪80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从天津乐器厂回乡创业的陈学孔遇到了当时在周窝做水暖生意的周国芳,两人合作共同成立了一家小型乐器加工厂。从此,周窝村便与音乐结缘。
历经多年,小小加工厂现已发展成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龙头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在其带动下,周窝村乐器生产加工企业达到50多家,成为全国管乐生产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村里共有256户、959人,其中有将近2/3在金音集团上班,人均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村里1/3的农户购买了汽车,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5000元。
2011年,周窝村开始启动音乐小镇建设。按照“尊重历史积淀,注重中西融合,突出音乐文化特色”这一原则,该县聘请了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对小镇功能分区、街景路面等整体规划设计。同时,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聘请北京798艺术中心,对小镇闲置的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
从2013年开始,周窝音乐小镇每年5月份的麦田艺术节和8月份的中国吉他文化节已是雷打不动的惯例,每年这两个节日都会吸引近10万游客到周窝旅游。
在周窝村,村民们由于天天都跟乐器打交道,生活中又经常受到各种音乐活动的熏陶,渐渐都成了音乐的爱好者,人人都会演奏一两种西洋乐器。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农民乐队”“高粱花乐队”等,大家农闲的时候就凑在一起,吹上一段,玩得有滋有味。
周窝村为什么能发展成闻名遐迩的音乐小镇?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村容村貌整洁。村庄规划建设有序,集体用地不许私搭乱建,在硬化过的街道两侧种满槐树,不准堆柴栓牛。所以走进周窝村,看不到任何脏乱差,这就具备了发展特色小镇的硬件条件。
第二,周窝村的父老乡亲都很有才华。由于紧邻一家乐器集团,在其辐射带动下,周窝村乐器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3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耳濡目染下,周窝村人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孩童,都能拿起乐器演奏一段。
第三,武强县与中国吉他协会、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合作,启动了周窝音乐小镇建设,并先后聘请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北京798艺术中心制定完成了小镇改造规划方案、旅游接待方案,聘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编制了《周窝音乐小镇整体区域规划》。
周窝音乐小镇,有着浓郁的庄稼地和古朴的民风,有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有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神韵。它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艺术家、企业家来到这里,共同见证一座音乐小镇的崛起、一个文化产业的繁荣和一个古县乡村的乡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