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明朝时修建的城池。其中,清远楼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于1996年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清远楼。宣化城墙于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与清远楼、镇朔楼合并为宣化古城。


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为宣府镇,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市至今。


宣化古城曾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九镇之一,城墙周长12公里,城内建有钟鼓楼,钟楼为清远楼,号称第二黄鹤楼,鼓楼为镇朔楼,是宣府军事之地的标志。自2005年开始当地启动保护修复工程,相继完成了清远楼、时恩寺、高远门、角楼、马道、城墙等20多项保护修缮工程,古城“京师锁钥”的风貌逐步恢复。柳川河是宣化古城西护城河,在古城西南汇入南护城河洋河。


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位于古城宣化正中,被誉为“第二黄鹤楼”,它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楼下为7.5米高的砖砌高台,台下有十字形过洞。楼三层,高17米,十字歇山顶。


镇朔楼位于清远楼南侧200米处,又称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楼下为8米高的砖砌高台,台下有南北相通的拱门。楼二层,高25米,歇山顶。


拱极楼,又称昌平门楼,明代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重修于清雍正年间,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通道,原与古城墙连为一体,与清远(钟楼)、镇朔(鼓楼)二楼在同一轴线上,是宣化门户的象征。拱极楼在1982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