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广府城墙四周是环绕5公里的护城河。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且水质优良,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水乡景象,被人们赞誉为“北国小江南”和“第二白洋淀”。昔日风光依旧,又增新景:800亩太极迷宫、万亩荷花园、千亩湿地森林、300亩太极湖与万亩芦苇荡一起,丰富着水城美色。永年广府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邯郸市东北45华里滏阳河畔的永年洼里,距离县政府驻地临洺关25公里。  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府城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在此建都,以后为历代王朝的郡、州、府、县治所。这里有气势宏伟、古朴沧桑的古城墙;有端庄秀丽、结构独特的弘济桥,号称赵州桥的“姊妹桥”;有历经风雨、引人探究的毛遂墓;有布局合理、建造考究的西八闸――现仍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明代水利设施;有建于隋唐时期、用于战略防御的藏兵洞等。

广府古城还是一座水城,周围是万亩洼地和一望无际的芦苇,四面环水,具有北方罕见的秀美水乡风光。围绕古城的是一条顺畅贯通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是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地势北高南低,水能自流,洼淀常年积水,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 永年洼老潭淀区和护城河等深水水域将实施鲫鱼、河虾、河蟹人工增殖放流,在洼淀浅水区栽培芦苇、莲藕、芡实等水生植物,广府古城将再现“水中城”的美景。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是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于一体的名城,这些特点更是其他古城无法比拟的。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
广府古城墙,不但颇具规模,雄伟壮观,而且保存完好。这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不过唐时为土城墙并初具规模,到明朝嘉靖年间,修砌了砖城,又增修了四座瓮城,也就是规模。城墙为正方形,这在中国古城历史上是少有的。古城的护城河,宽度达到140米,这也十分罕见。

眼下的城墙为明代时重修,高12 米、宽8 米,城内面积 1.5 平方公里。城墙保存基本完整,总周长有九里十三步之说。明代时有四瓮城和四城门,每道城门上都建有城门楼,四个角有角楼。城墙上有二十六座铺舍,一千五百七十二处垛口。城外的护城河,两岸遍植垂杨柳,由四座吊桥沟通内外,形成一座坚实的城堡。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

这座古城原在东、西、南、北四座门外都建有瓮城,也就是外城。因为瓮城的城门上也有城门楼,所以这座城就有了四门八楼之称了。现仅东门和西门存有瓮城,城门楼和角楼均不复存在。在中国来说,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城也是不多见的。古城周围水网纵横,湖塘密布,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古城周围芦苇荡和荷花淀众多,荷花淀在北方还是不多见的,每到夏季,万亩荷塘争奇斗艳,芦苇荡蜿蜿蜒蜒迷宫似的水道犹如一个“龙”字。
广平府一带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旱同期,年盛行风向为南风。由于地处华北平原南缘,周围为永年洼洼地,平原湿地的地理环境景观明显。洼地内现有水面多为人工鱼塘、芦苇荡和荷花淀等自然湿地。

广府古城,历史悠久,为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广府古城历史上曾为曲梁县、广平郡、武安郡、广年县、永年县、洺州、广平路、广平府治所。城河广阔,地势低洼,周围环水,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将原来的土城修砌为砖城,保存基本完好。历史上广府古城墙      作为中国传统古城的军事防御设施,其瓮城、角楼、马道、城门洞、千斤闸、城门楼都有保存或遗迹存在,是中国古城墙营造技术和布局的完美体现,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学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在中国古代城墙遗存中占用重要的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已为曲梁侯国,当时为土城,已有2600年的历史。秦汉时又先后为平干国、广平国的国都以及曲梁县和广年县的县衙驻地。南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改置州、郡、县,广平郡改置洺州,七年(556年)曲梁县并入广年县,但广年县治改驻曲梁城,即今广府古城。

隋仁寿元年( 601年),因为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改广年为永年,所以此城又称永年城。隋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都,称夏王。这时,城池才始具规模。元代又扩大了城池的面积。永年城原为土城,无水。明代成化年间,知府李进开池引水,开挖了护城河,把滏阳河的水引了进来。

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 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民国元年(1912年)裁县留府,民国二年(1913年)六月废府置县,县衙移占旧府署。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一度为日本侵略者占领。县衙移占旧府署。1950年开始建立城关镇。1958年县城由广府城迁至临洺关。1961年改为城关公社。1963年改为城关区。1968年撤区改为办事处。1984年复为城关镇。1988年1月更名为广府镇。 旧府署。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一度为日本侵略者占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广府城因为易守难攻,成了华北平原最后一座被解放的城镇。

美丽的古城,历史上曾吸引了无数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唐代诗人李白、清代画家郑板桥等都曾留下许多诗画。特别是清中叶直隶总督方观承治蝗放粮路过此地,食宿莲亭眺望古城,即兴赋诗一首:“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这首诗便是当年古城景色的真实写照。

广府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是冀南一带的政治中心,历代名人辈出,出将入相,并且在书法、医学、诗词、谋略、卜算等方面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且著述丰富。以计谋胆略闻名的毛遂、以胸怀天下大局堪比诸葛亮的沮授,唐大历中十大才子之一的司马曙,畿南三大才子的张盖、申涵光等。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