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抬花杠

faec5e468d584a3cad7f89ca6a75f0f3

抬花杠原名抬杠,是流传在河北省南宫市苏村、石家庄市栾城区等地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民间祈雨仪式。据说是清朝咸丰年间自山西洪洞县传来,曾盛极一时,远近闻名。当地流传有“抬杠上苏村”的口语。苏村有48抬杠,迄今犹存。

抬花杠用的道具杠杆长有丈余,系杉篙制成。外用条布缠绕,类似轿杆。抬花杠木制,大小如戏箱,由弹性竹弓作系,抬花杠两头各设敲板,抬动起来颤悠作响。杠分三种:一种为大杠,为杠之首领,上插白边黑旗,操杠人为杠头,统领整个杠队;第二种为二杠,为杠队之领路,上插黑边白旗,操杠人为杠之领头。其他为杠队,共46人,按抽签顺序排列,旗幡五色缤纷,旗上多写“油然作云” 、“沛然下雨”等乞天求雨的言语。 “抬花杠”为该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花会舞蹈,源起历史上人们对苍岩山庙中“三仙姑”的祭祀仪式,以舞者肩抬三仙姑圣像“过驾”而得名,是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后逐渐演变成为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艺术。

一副花杠由二人抬,杠子用竹料加工制成,所抬之物称为“杠箱”,领杠人手持押杠牌,其为船桨状,表演者有俊杠(富杠)、丑杠(穷杠)之分。抬杠时杠子不能过肩露头,不能用手扶杠,二人做同向、相向、相背而抬的表演,高至头顶,低至臀尖,都是杠子的活动范围,基本的动作有“燕凫水”、“老虎大蹶尾”、“大抹坐”等,表演套路有“珍珠倒卷帘”、“五福捧寿”、“十三太保”、“二十八宿”等。有人编顺口溜:“挺胸蹶臀腰为轴,骑马蹲裆刚带柔,甩臂晃头随杠颤,脚步轻挪身带扭,风趣活泼幅度大,大驾小驾它领头。”既描述了抬花杠的动作形象及特点,也说明了它在祭祀舞队中的地位。抬花杠整个表演在手执令牌的领杠人指挥下进行。对领杠人则要求做到“手眼快,脚步轻,抡起令牌带风声。前腿弓,后腿绷,舞罢一番要造型(亮相)”。

抬花杠没有任何乐器伴奏,抬杠舞动时,杠箱上下颤动,使杠箱上的铁环发出哒哒的声响,恰与舞蹈合拍,这种特殊的伴奏声与舞蹈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效果,别有情趣。

抬花杠表演时可单驾亦可多驾,杠子在舞者的头、肩、背、臀等部位不断滑动,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腾动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转,舞蹈动作粗犷质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