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冀中笙管乐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传统鼓吹乐品种,当地民间俗称"音乐会"。

279947c3570041418f8f1b29b8794a0a

冀中管乐的演奏者全部是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除农忙季节小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聚集起来演奏。特别是那些求知欲望强烈的青少年,无论男女,是学习和继承吹歌技艺最积极最努力的对象。除自娱外,有时也参加民间婚、丧、喜、庆的仪礼演奏(在本村演奏不受酬,被聘到外村演奏时则收酬劳)。特别是每年的灯节(正月十五)前后,更是吹歌会的活动高峰,各村吹歌会都要受聘到邻近的友好村庄夫"串村",一路不停地演奏,乐队一进村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北乐会"管乐器有管子、曲笛、笙;拉弦乐器有龙头胡,打击乐器有鼓、小钹、三锣、铛铛。"南乐会"管乐器有管子(四至八人不等)、海笛(二至四人)、海椎(俗称"喇嘛号",一至二人)、笙(四至六个高音笙);拉弦乐器有龙头胡、京二胡;弹弦乐器有秦琴(日前很少用),打击乐器存鼓(或板鼓、简板)、小钹、铛铛、手鼓、大铙、大钹。

冀中管乐是以管子主奏为其主要特点,由于管子的形制不同,而产生多种乐队组合形制。冀中管子有大管三种。常见的演奏形式有以大管、管、小管分别主奏;大管与小管对奏等多种。

冀中管乐代表性的乐曲有《放驴》《小二番》《大二番》《万年欢》《集贤宾》《哈哈腔》《双黄莺》《豆叶黄》《脱布衫》《大扯不断》《抱龙台》《大绣鞋》《小磨坊》《斗鹌鹑》《八仙庆寿》等。


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