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资讯网

吴桥杂技

45

吴桥杂技是河北省的传统民俗杂技艺术。提到“杂技之乡”人们多以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素称。据有关史料记载,吴桥杂技历史最悠久。相传,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姓孙的人也确实不少,以孙姓命名的村就有前孙、后孙、牌坊村等不下十多个村。吴桥古城东南面是一群土丘传说是孙膑与庞涓打仗时摆“迷魂阵”的遗址。土丘南面十里处有个孙公庙村,村东有座孙公庙,庙里供奉的塑像就是孙膑。吴桥人习武练杂技之所以早,据说与此有关。

2006年吴桥杂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艺儿”。民谣说:“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好,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他们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叠几组罗汉,打几趟拳跤,变几套戏法魔术。有的孩子去商店粮站打油买醋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置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下雨天一群群小学生将雨伞顶在鼻子尖上冒雨行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吴桥县的王保合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吴桥县杂技团获得吴桥杂技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智慧旅游